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:@hg4123

骑马与博尔特比较+_+骑马与博尔特比较

2024-10-07 14:53:39 蓝鲸足球 丘听云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骑马与博尔特比较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骑马与博尔特比较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米里维桥战役故事?

公元312年10月,君士坦丁37岁,马克森提乌斯34岁,虽然两人上学差了3年,但是学历差了10个等级。马克森提乌斯只要坚守罗马城,就可以把对方耗死,毕竟君士坦丁军队总数也就4万人,君士坦丁也有顾虑,对面不管怎么说也有近20万人,就算是20万头猪站着让他杀,自己4万人也要累死了,而且所有军队不可能都在城内,外面零星的驻扎着军队很有可能在自己攻城的时候背后放枪。面对这种国际难题,光靠自己是解决不了的,必须有一个比猪更蠢的对手帮忙才行,这头猪的位置马克森提乌斯还是主动报名的,反正没法解释为啥老马有这么一个军事蠢材儿子。脑补原因1,他做梦梦到自己在城外打赢了战争,威风的骑马回城的场景。脑补原因2,小马和小君都是皇子,但是小君处处领先他,小马这次终于能和宿敌正面较量了,他不希望仅仅是拖延时间,要堂堂正正的向全世界证明,他才是真命天子。脑补原因3,我觉得是实际原因,我都有20万人,还躲在家里跟4万人打,打赢了面子也没了。

公元312年10月27日,历史著名的“米里维桥战役”终于打响,小马这边的人数是绝对优势,所以他尽量选择开阔平原,君士坦丁怎么说也是这个时代的军事第一,开始慢慢转移军队往地形狭窄的地方。马克森提乌斯说到底也就一个青铜选手,被对面带节奏进入了芦苇丛中,还没等君士坦丁动手,自己就开始乱成一团,发生踩踏,军队数量反而成为了劣势,指挥根本没用,士兵开始逃跑。越是胜负手,越是考验指挥官的素质,君士坦丁已经冲到了所有人的最前面,所有人都吃到了buff,以一当百,而马克森提乌斯躲在部队最后还率先开溜,这debuff直接让全军士气减半。

小马的军队最终逃到了米里维桥处,他只要过桥,对面就是罗马城。这座桥全长130米,宽8米,博尔特选手12秒率先过桥,其他腿短的就没那么幸运了,虽然这座桥已经双向16车道,但还是架不住蝗虫一样士兵数量,被挤下桥的人因为重重的铠甲也淹死在水里,来不及上桥的士兵被对面君士坦丁赶上站着收了经验。如果还感觉不到当时的惨状,只需说明下,主帅小马也翻车掉进了台伯河,结束了自己34岁的生命,他的遗体第二天被打捞出来,斩首之后挂在城头上。

米里维桥战役是英国内战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,发生于1645年10月。该战役中,议会军队成功地阻止了皇家军队的进攻,并且俘获了大量的皇家军队士兵和军官。

这场战役也是议会军队取得的重要胜利之一,为最终击败皇家军队奠定了基础。

《三国志》记载张辽八百人杀几十个人死了至少六百多,怎么被魏吹吹成名将?

这个问题很有意思。

张辽的战绩到底是不是吹出来的?我们先从战术上简单看一下整个逍遥津之战的过程。

骑马与博尔特比较+_+骑马与博尔特比较


逍遥津之战,大体上分三个阶段。

一、张辽奇袭,吴军大乱。

曹操主力征汉中期间,孙权趁机聚集十万东吴军攻合肥。曹操来不及增援,便派人给张辽送了一封信,大致内容就是说,让合肥三守将团结一心,最好趁孙权的十万大军还没集结完毕之前,先突袭一把,打个胜仗,稳定住军心。

这时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出现了:张辽平时孤傲,性格颇似关羽,其平日与李典、乐进关系一般。但关键时刻,李典首先认同了张辽。要知道,李典叔叔是张辽杀的。李典在这一种时间点承认了张辽的指挥权,是李典风度的完美体现。如果没有这个细节,后面的仗根本没法打

张辽、李典和解后,遂即与主将乐进达成了共识——李、乐二人守城,张辽半夜偷偷召集敢死队八百人,吃好喝好,当月亮处于中天时分出城,偷袭孙权大营。

到了凌晨,也就是人睡得最熟的时候,张辽带八百步兵,出现在吴军大营附近,然后打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。(张辽原属并州丁原旧部,擅长带骑兵作战。但逍遥津之战,张辽的敢死队是以步兵为主)

从张辽带着八百步兵,竟然能偷袭到吴军大营门口而不被发现也能看出两个细节。

第一个是吴军的表现符合私兵制度,彼此间缺乏配合,而且配合极差的特点。

第二个是孙权主力没有集结成阵,没有统一口令,没有协防,宛如乌合之众。

这两个细节也很重要,因为如果吴军不是这种稀烂表现,张辽想偷摸进吴军大营,也是很困难的。

前面说那么多,只是实事求是的把当时的战场背景说清楚,并不是否认张辽的神勇。因为张辽真正的神勇,在于后面的表现。

张辽杀进吴军大营后,吴军就像一个羊圈里面进了一头老虎,瞬间炸了锅,毫无组织秩序可言。张辽见机,便一面大喊自己是张文远!一面指挥突击队杀向孙权中军营帐。在他突击的过程中,东吴猛将陈武被斩杀,另外两员将领宋谦、徐盛也被砍伤。

当时孙权处于蒙圈状态,见张辽不要命的冲到自己面前后,孙权及周围保护他的人不知该怎么办,于是便逃向一座较高的山冢,孙权的卫队持着长戟防止张辽冲上来。

张辽也看到了孙权,就在山脚下吼著,要孙权有种下来决一死战。孙权不傻,自然是不为所动,后来等局势稍稳一看,张辽军也不过数百人而已,孙权就下令其它在外的军队从后面把张辽这些敢死队围起来,围了数圈不让他们有机会逃跑。

从张辽杀进吴军大营后,能直奔孙权营帐就能看出,吴军不仅缺乏统一指挥,而且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,还缺乏各自为战的能力。十万人失去指挥,立马开始放羊。

张辽后来见实在突不上去,陷入僵持,而威震敌胆的目的已经达到,便开始突围。结果居然让他硬是杀出了重围。并且,还是两次突围成功。

张辽先突出去了,看到吴军包围中还有自己人没出来,就又杀了回去,待救了手下后便又突了出去。等于是两次羞辱了吴军。

没死的曹军突出包围后,至此,战役的第一阶段落下帷幕。吴军在尚未集结完毕时,被打了个措手不及,吴军士气低落,而曹军则士气旺盛。

二,两军僵持,孙权退兵。

东吴的十万人集结完毕后,开始攻城,但由于之前被张辽偷袭了一把,有心理阴影,心理处于劣势。再加上之前的扬州刺史刘馥把合肥城修的是城高墙坚,吴军对此是一筹莫展。于是孙权萌生了退兵的心思。

三,曹军反击,孙权遇险。

孙权决定撤军后,吴军依次撤退。孙权在退军期间托大,自己带着了一千多人押后,而其余东吴军队则已经上船,踏上了归程。

这个时候,张辽、李典发现殿后的孙权,便派奇兵破坏了逍遥津桥,让孙权没法跑,同时也让已经撤退的吴军没法回援孙权,形成了局部以多打少的局面。

随后曹军将孙权包围,孙权的贴身卫队被打得溃不成军,唯一没有被击溃的是凌统亲兵三百人,最后这三百人也几乎全军覆没,仅剩了凌统一个人潜逃回去。

四,总结。

张辽在逍遥津威震东吴,有几个前提。一是李典的大度,乐进的配合,三人协力,解决了内部矛盾;二是东吴军队制度散乱,看似有十万大军,但实质只是由十几支私兵拼凑而成,本身不具备一支十万军队应该有的统一行动能力的混编部队。再加上孙权的战术素质太渣,连人数优势也发挥不出来;第三就是张辽的勇武和凶猛做派,他是天生的上将之才

综合三点来看,张辽确实占了一点孙权“战五渣”的便宜。但战争是人类所有游戏中对精密度要求最高的一门艺术,而大范围的有效杀人是一门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的技能。张辽以不足孙权同志十分之一的兵力,两次制造局部人数优势,而且两次都是针对敌军指挥部的局部人数优势,导致吴军失去指挥而放羊。他的临阵判断和指挥并非是靠“魏吹”吹出来的,而是他真有本事。不能因为孙权的水平次,就说张辽的战绩是吹出来的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骑马与博尔特比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骑马与博尔特比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